|
“解決好,必須研究好”,是管理咨詢工作本身性質決定的。缺乏研究能力,必然只能簡單照搬——許多管理咨詢公司在項目上的失敗,根本上都是源于這個因素。
管理學需要些“中國造”,管理咨詢不能“照方抓藥”。在具備較強的管理學素養以后,從管理科學的角度研究中國企業問題,既是進一步理解和領悟管理科學精髓的重要路徑,以及基于中國企業實踐對管理科學可能作出中國人貢獻的基礎,也是為中國企業成功提供管理咨詢的前提。復斯尊敬那些能對中國企業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管理咨詢公司,希望和他們一道,共同樹立中國管理咨詢行業的專業形象。
在管理咨詢的實踐中,復斯管理咨詢公司對中國企業在實踐中遇到的有代表性問題,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管理研究,相信這些研究對推動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水平,會是建設性的。
我們希望關注這些問題的各界人士,繼續將這些問題探討下去。
|
·集團中央研究院建設面臨新抉擇——警惕反向建設 (2022年 3月31日)
|
·“平行業務整合”是一類高級產研結合做法嗎? (2022年 2月25日)
|
·理想的體制,無言的結局——一個集團研發項目實踐 (2021年12月15日)
|
·一個中央研究院的歷程——集團創新體制改革20年的反思 (2022年 3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提升傳統戰略規劃水平——高質量發展之需、創新發展之基 (2022年 4月28日)
|
·科研項目實施體系:設計任務與解決方向 (2021年10月22日)
|
·科研項目實施體系:三個維度與三種成分 (2022年 2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推進創新發展縱向體制改革——創新功能體系兩維度認識 (2021年 5月20日)
|
·企業科技創新體系構造:兩類技術線運行邏輯 (2021年 2月26日)
|
·穿越高質量發展的內構屏障 (2020年11月26日)
|
·【案例】高質量發展經營模式:集中與分散 (2021年 1月 2日)
|
·集團創新發展體制:大院大所運用模式 (2020年10月 9日)
|
·企業創新體系內在構成:三個子體系 (2020年 8月14日)
|
·通過技術進步提質增效,可能是偽命題——重建“引進+”時代技術發展邏輯 (2020年12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創新發展規劃:短技術周期下競爭結構與發展方式 (2020年 4月 2日)
|
·集團科技創新規劃的五點技術性思考——企業創新發展體系與科技創新體系關系理解與實踐 (2019年11月14日)
|
·企業科技體系建設內容框架:3大內容、20個模塊、128項工作 (2019年10月22日)
|
·創新發展戰略:如何提高規劃質量 (2020年 1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如何形成高質量規劃:完善戰略規劃的總體研究思路 (2019年12月27日)
|
·上市科創企業:長大后你會成為誰?——內在構造、管理任務與發展模式 (2019年10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如何對商業性項目進行戰略刻畫?研究框架與主要內容 (2019年12月16日)
|
·企業四類發展手段分析——以日化行業為例 (2020年 3月10日)
|
·國企內部市場化改革:既要深入化,更要高級化 (2019年 4月29日)
|
·制造企業開展總承包業務:突出問題與關鍵認識 (2019年 1月28日)
|
·集團科技創新體系構造:9個“1”工作框架 (2018年11月12日)
|
·面向創新的運營 (2019年 1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從基礎研究到創新成果:用“商業化”思維破解管理困境 (2016年11月18日《光明日報》)
|
·集團科技創新體系構造:從“技術中心”到“創新中心” (2016年11月17日《光明網》)
|
·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實施模式轉型:從“技術目標模式”到“業務目標模式” (2016年 8月19日《光明網》)
|
·重大科技創新:如何穿越“無人區” (2016年 9月23日《光明日報》)
|
·產研結合:我們忽視了什么? (2016年 4月20日《光明網》)
|
·產業創新發展模式——T++與快創新 (2017年 6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科創企業如何度過成長期——兼評思源電氣研發模式創新 (2016年 2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改革國企下半部:構造三類一級實體企業 (2015年11月11日《光明網》)
|
·創新項目工作模式——打通產研結合的血脈 (2015年 8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產研結合的血脈:五個成熟度 (2015年 4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從學習到研究,實踐呼喚“管理速度” (2011年 1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企業科研管理的實踐缺陷 (2010年12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非類趨向戰略:向創新型企業轉型的行動框架 (2010年 3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項目基礎型業績管理模式 (2009年 5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頂層變革:走向更高的價值狀態 (2008年11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六大考評缺陷羈絆項目管理 (2007年 9月25日《中華建筑報》)
|
·管理評估:使“管理”成為可被管理的對象 (2007年 9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組織管理環境:影響項目管理的同步因素 (2007年 7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常規分配體系制約項目管理 (2007年 6月27日《中華建筑報》)
|
·一次成功的組織蛻變——強任務導向組織設計的方法與實例 (2007年 6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軟管理——項目管理中的現實缺陷 (2007年 3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項目部的合理邊界在哪里 (2007年 2月17日《中國建設報》)
|
·運用項目管理,解決多品種定制生產企業的運營問題 (2005年12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公司簡單增生式發展模式及其缺陷——中南安全環保公司案例研究 (2007年 2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中國高技術產品生產企業如何走出"有量無利"困境 (2005年 8月22日《中國經營報》)
|
·人力資源股不能“固化” (2005年 8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簡單化分權的陷阱 (2005年 1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抓住提升業績的手柄 (2004年 9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胡蘿卜與大棒的加減法 (2004年11月《企業管理》)
|
·民企收購國企 管理整合是關鍵 (2003年 5月12日《中國證券報》)
|
·加工出口型企業的三大隱患 (2003年 4月20日《解放日報》)
|
·經營者持股改革 配套管理須跟上 (2003年 3月10日《解放日報》)
|
·走出傳統業績評價模式的困境 (2002年 8月 7日《上海經濟報》)
|
·民營企業現階段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:資源短缺的管理 (2002年 4月 5日《中華工商時報》)
|
·上市公司必須解決管理資源短缺問題 (2001年11月 2日《中國證券報》)
|
·三大缺陷制約質量管理 (2006年 5月17日《中國質量報》)
|
|
|